新能源汽车,这几年炙手可热!这是一个确定性大趋势,也是大国崛起、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

国家工信部每年都会发起“看见中国汽车”品牌巡礼全国行活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具体执行,这是业界新能源汽车最顶峰的活动,万众瞩目。

第一站在长春,中国汽车的摇篮地;第二站在广州,中外合资的典范;而第三站,于8月18日,来到了常州理想汽车站。

这一下子让这个低调的城市,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其实背后,常州有着对新能源产业的“长期主义”和深远布局。早在2013年,常州就提出发展十大产业链,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零配件产业率先垂范。

在此背景下,2016年,理想落户常州武进国家高新区,目前有20万辆整车在常州基地下线,实现销售超500亿元。

不仅理想,比亚迪也落户常州。

常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汇聚了从整车制造、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隔膜、电池管理系统到电池等3400多家产业链企业,是目前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板块中产业链最长、涉及领域最全的地区,没有之一。

今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超1100亿元,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销量突破11.8万辆,占了江苏省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的一半多。

除了新能源汽车,常州本土聚集了大量光伏、储能等产业,本土企业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还有宁德时代、顺风光电、亿晶光电等巨头都在这里聚集。

为什么是常州?

常州这么低调,背后又藏着硬实力。可为什么外界都在传言说“苏锡常”中,常州落后了呢?

近日,我在常州参观、走访了很多企业,并与当地政府深入交流。感到常州在近代以来有3次蝶变:
第一次是“近代实业发祥地”,盛宣怀兴办实业,为近代工业奠定基础;

第二次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乡镇企业崛起,成为中国现代制造业的先行探索者;

第三次也就是当下,常州大力吸引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下“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而这三次蝶变一脉相承,贯穿其中的扎根实业、经世致用的追求、勇气和决心。

第一次腾飞:盛宣怀“经世致用”,奠定中国近代实业发祥地

“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这是诗人龚自珍的一句话,高度概括了明清时期常州府地区的文脉兴盛之况。

常州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晚清至近代以来,最知名的是被誉为“中国第一代实业家”“中国近代工业之父”与“中国实业之父”的盛宣怀。

盛宣怀,常州武进人,在李鸿章的领导下,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的经历十分传奇,他三次乡试未能中举,仅有秀才功名,但却干成了大事,几乎参与了所有的洋务实业建设。他用40年时间,从一个军营文秘成长为掌握国家十几个官办企业的实业界巨人。

有学者统计,他的一生创办了中国的11个“第一”:

1. 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洋务民用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

2. 天津电报局;

3. 中国第一个内河航运公司——山东内河小火轮公司;

4. 1896年接办汉阳铁厂;

5. 成立中国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总公司

6. 主持修筑了纵贯中国南北的第一条干线铁路大动脉——卢汉铁路;

7. 建成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8. 创办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北洋大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和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9. 创办了中国勘矿总公司;

10. 1904年在上海创办红十字会,1907年任中国红十字会第一任会长;

11. 1910年办成第一个私人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

可以说,中国近代轮船、矿山、电报、铁路、纺织等产业发展,都与他有很深的渊源。

在这番事业背后,有常州人“经世致用”思想的深刻影响。

常州是江苏的一部分,江苏文化历来是“变动求新”,江苏人思想开放、革故鼎新,很多事情力争不因循古人,自创一格,力求突破。

常州更是英才辈出,从明代开始流行“经世致用”的思想。

明嘉靖年间,常州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叫唐顺之。他是一位抗倭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文学家。他发扬传播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后来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开明思想,都对“常州学派”有所影响。“常州学派”提倡“以经术为治术”,挽救社会危机、提倡实业救国等。

盛宣怀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长大的,盛氏家族家训中就强调“经营谋生”,要求子孙做到——
“能远虑,能耐烦,能吃苦,晏眠早起,则勤矣;

勿使气,勿求胜,勿轻贷,量入为出,则俭矣。

务本业,惜福命,保身家,胥是道也。”

也正因受这种思想影响,他深受李鸿章、张之洞的青睐。李鸿章说他“志在匡时,坚韧任事,才识敏瞻,堪资大用”,张之洞称赞他“可联南北,可联中外,可联官商”。甚至慈禧太后都说他是“不可少之人”。

盛宣怀的耕耘以及他骨子里的“经世致用”思想,奠定了常州的工业基础,让常州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常州第一家织布厂是晋裕布厂,1906年诞生;

1909年诞生了第一家用柴油机碾米的公盛桟;

1913年造出了第一台卧式冷泵内燃机;

1914年创办第一个使用电力的振生电灯公司;

……

这是常州近百年来的第一次腾飞。

第二次腾飞:“苏南模式”发源地

1. 历经沧桑的常州工业

常州“历史光辉、基础扎实”。

但二十世纪上半程,当时内忧外患,14年的抗战,让全国工商业风雨飘摇,再加上社会动荡,常州工商业饱经风雨忧患、历尽人间沧桑。

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州工业已经是百业萧条、物价飞涨。

成立后初期那几年,又由于经验不足,当时普遍定“高指标”,犯了“浮夸风”,再加上“三年困难时期”,给工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

2. “苏南模式”崛起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转折点,从那之后回到正确路线上,一些城市开始崛起。

中国的城市特色各异,有经济文化发达的地方,比如上海、广州;也有一些是率先实现了联产承包制;还有一些是地理位置沿海,或者当地有一些华侨热心家乡建设等。

直到1983年改革大潮,国家认为“中国经济要振兴,需要发展一大批经济名城。”当时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童大林认为,常州有4个优势:

1. 有一个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

2. 有100多个处于领先地位的优质工业产品;

3. 有传统的、难得的人才资源;

4. 有一批热心的改革者。

也就是说,这4个优势,奠定并构成了常州的基础,开启了那个时代“全国中小城市学常州”的序幕。

上世纪80年代,当时常州执政者也是高瞻远瞩的,他们顶住各种干扰、冲破各种限制,按照城市基因来安排产业结构。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事后实践证明——中国很多城市规划的失败源于规划过于“天马行空”,不能立足于本土基因。

沿着这条路径,常州工业开始了“滚雪球”式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很多老常州人还记忆犹新:当年大名鼎鼎的星球牌收录机,一台要接近普通人一年的工资,但排队买还不一定能买到;“金狮”自行车,曾经闻名全国,成为一代人艰苦奋斗的记忆;还有红梅5型照相机、凤凰304照相机、东风12型拖拉机,以及当地东方印染厂、绝缘材料厂,都是当年中国行业的翘楚。……

这些优秀的企业,一部分来源于国企、集体企业改制,通过乡镇政府和村级自治组织替代先前的人民公社进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又借助上海经济技术的辐射和扩散,以乡镇企业为名继续发展。

另一部分是政府组织土地、资本等,指派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这样就能够很快跨越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实现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全国领先。

这一模式在1983年被费孝通教授总结称为“苏南模式”。苏州、无锡、常州、南通,这四个地方经济发展大致相通。

也就是说,常州是“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也是常州制造业的第二次腾飞。

3. 常州精神——低调、务实、包容

在常州腾飞背后,最重要的一个经验是:依靠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相信人不畏万难的创造精神。

常州流传着一个“三三起家”故事,讲的是常州变压器厂的创业维艰。

什么叫“三三起家”呢?当年筹建工厂的时候,该厂只有3台老掉牙的加工机床,只有30名工人师傅和300元借来的资金。

一开始的时候,厂房只有3间矮平房,露天没法生产,就用废旧木头和钢片盖了简易工房。员工生活非常困难,办公室白天当食堂,晚上当宿舍,早卷夜铺,有的人还住在附近居民家里。

后来厂房实在太小,为了扩产,不得不向马路两旁的人行道上扩展。于是人行道不仅成了工人干活的临时场所,还是大量钢板和变压器的露天仓库。当时,人们都称它为“马路工厂”。

这就是常州变压器厂的起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一群工程师和工人,内心充满热情,夜以继日、群力奋战,竟然造出了第一台用于大型工业的15000千伏安大变压器。

这是一个“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故事。后来,常州变压器厂也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变压器厂。

可以说,常州工业、制造业强大的根本,就是常州人这种“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不服气的精神。

常州制造业的强大,还体现在对制造业的专一和包容上。

复旦大学兰小欢教授在《置身事内》一书中提到过“各地政府有招商引资的竞争”,所以很多城市招引了大量外企以及全国各地的企业。

这里绝不是说吸引企业落地不好,而是说任何事物都有“一体两面”。一些地方政府为了“业绩”,出台了“急功近利”的优惠政策,再加上政策有时候并不持续稳定,外来的企业对当地没有感情,于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恨相逢太短!

那个时代的常州制造业,大多是土生土长出来的,或者是从周边地区搬过来的。比如大名鼎鼎的给工程机械做液压技术的恒立集团,当年就是从无锡搬到了常州。那个年代,常州人不歧视外来人,包容性很强,让恒立扎根得很结实。

还有中简科技董事长杨永岗,他的创业故事也充分体现出常州的“包容”。

他当年饱含热泪来到常州创业,研究碳纤维。但由于制备技术长期被国外封锁难以引进,他们整个公司经历了筚路蓝缕的艰难时刻,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已经稳定制造的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应用于航空航天八大重点型号上,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杨永岗说:“坚持自主创新的这几年,常州市和高新区政府懂得、等得、舍得,帮助我们稳定股东、留住人才、打开市场。”

“包容”是一种开放的胸襟,更是一种长期主义。也正是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的慧眼识才,让来常州的人创业无忧、实现理想抱负。

如果用6个字来概括常州人的气质,那就是——低调、务实、包容!

常州新理想: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

在中国经济圈中,“苏锡常”是个很特殊的存在。苏州是带头大哥,二弟、三弟相差不大,经济和制造业都很强大。除了“苏锡常经济圈”外,国内很多大城市都是靠过度虹吸周边小城市,从而打造一个资源集中的中心城市,中西部地区尤其明显。

“苏锡常”平均发展、整体做大,这一模式非常值得借鉴。

不过这两年,很多人都说“常州有些掉队了”!我就这个问题专门请教过常州市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说“从总量上常州确实有差距,但是从人均和单位面积的角度,常州并不落后。”

也确实如此,苏州经济总量是2万亿,位列全国第6。确实将常州的8800亿甩在身后,但是苏州人口是1284万,常州人口是535万,苏州是常州的2.4倍。面积上苏州是8657平方公里,常州是4385平方公里,也高出近一倍。

从人均的角度,这也是常州最被低估的地方。

但也不可否认的是,常州前十几年里确实在某些领域落下一些差距。而这几年经过“反思”之后,开始了新一轮奋起直追。

一个城市能够发展,其实主要看3个维度:一是城市定位;二是招商引资;三是人才政策。

1. 理想+梦想+光伏龙头,新能源大佬都来了

常州的城市定位一直很“专一”,一脉相承立足于制造业。

前面提到新能源领域,常州可谓是“深谋远虑”,打了一场大仗!

常州在几年前,就抓住了新能源汽车趋势,从上游材料,到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充电设备,以及其他配套零部件,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

一些很有名的企业,比如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龙头,还有科达利、大族激光、天赐材料、贝特瑞、璞泰来等细分领域龙头,都落地了常州。

甚至巨无霸宁德时代,也在常州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江苏时代”,并且成为总部之外最大的生产基地!

这个基地就在常州的溧阳高新区,是全国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最强产业地标。2021年,溧阳高新区动力电池产值近430亿元,同比增长140%,出货量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全国的25%。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溧阳高新区目前已经形成从发电端到电网端、储能端等全链条贯通的新型电力与新能源装备产业,今年这个产业产值预计1200亿元,“十四五”末将突破3000亿元。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都说,企业是最善于“闻味”的人,一个地方好不好,企业一“闻”就知道。

这几年里随着常州营商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一些企业奔赴而来。

2016年理想汽车第一座整车工厂落地常州就是其中的一幕。

理想汽车是李想在2015年创立的一个新品牌,当时主打消灭新能源车里程焦虑为卖点,但一开始新能源遇到很大挑战,理想其实发展得并不“理想”,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工厂究竟落在哪里,面临很大抉择。当时,常州政府高瞻远瞩,给予他们很多信任。当然,理想当时有很多城市可以选择,上海、广州、合肥、珠海、南京,都是有名的汽车基地。

但最终理想选择了常州,落地武进。一方面是因为武进处于长三角核心地带,交通物流体系发达,还拥有大量产业工人。另外,也得益于常州政府的提前布局,让常州拥有相对完整的汽车上下游产业链配套,比如星宇车灯、智电系统独角兽星星充电等。

后来,理想常州基地的生产运营总监董海亮回忆说:“其实当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都遭遇了阵痛期,但当时我们的CEO始终认为,新能源一定是发展的方向,常州的政府也是极具眼光的,对理想汽车不离不弃地支持。”

理想扎根之后,新能源车企巨头比亚迪,也开始了在常州的布局。

2019年4月25日,比亚迪和常州市政府签约,开启全面战略合作。比亚迪王传福当时就表态,要投资100亿元,在常州建设年产40万辆新能源整车以及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园。

2022年1月,比亚迪常州工厂正式投产。6月,常州工厂开始量产比亚迪新车海豹,月产能为1.5万台。

自此,常州可谓是“理想”+“梦想”(比亚迪标语叫build your dream)。

今年1-7月常州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150804辆和142671辆,占江苏省的52.2%和51.1%,占到全国份额的5%左右。

这可是在长三角地区新冠肺炎肆虐状况下交出的成绩单。

前面讲到,常州人深受“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常州的另一个巨头——天合光能,创始人高纪凡的创业经历,既体现了常州人“经世致用”的思想,也体现了常州包容的营商环境。

高纪凡师从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唐敖庆,就读于吉林大学量子化学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唐敖庆是中国现代理论化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专长物理化学和高分子物理化学,特别是量子化学,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

也正是因为唐教授神一样的存在,吉林大学的化学专业在高纪凡读书的年代曾雄居国内之首。

硕士毕业后,高纪凡本可以去美国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那个时候人人羡慕,但他放弃了这条路。他后来说:“中国不缺写书做学问的人,缺的是把知识转化成财富的企业家”。

他一开始入职了常州老家的一家刚成立两个月的小公司,日常工作或许就是站站柜台、卖卖副食和日用百货。

后来又南下广东,去顺德打工。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后,高纪凡离开广东回到老家常州,办起了武进协和精细化工厂。1995年,他偶然发现氟碳铝板幕墙的商机,并斥资600万元从日本引进生产线,用最快的速度开始了铝板幕墙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将这个产品引到常州的第一人。

高纪凡把公司起名为天合,寓意着“天人合一”的意思。

1999年,在常州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天合公司入住常州高新区创业中心三楼,100多平米的办公室。到了2009年,天合就已经由当年一家小公司成长为常州市首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民企。

而如今,在常州这片沃土上,在光伏产业的大浪潮、大搏杀中,天合突出重围,上市后的天合光能市值一度超过1700亿,高纪凡也一跃成为科创板首富。

这样的故事,以无数个微缩版本,每天在常州这片土地上演……

2. 狠抓营商环境,打造“看不见的软实力”

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看不见的软实力。

在营商环境方面,常州也下大、下足了功夫。

他们在全国首创了“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第一批有35名,分别从市人大、政协、纪委监委、公检法系统、媒体等中选聘,任期2年。

观察员的任务有3个:一是监督员,抓出营商环境的实质问题;二是联络员,在市场与市政务办中间搭建信息反馈的“绿色通道”;三是宣传员,引导市场主体提高法治观念和诚信意识。

可以感受到,常州为了营商环境、企业发展、创业创新,可以说从上到下都憋着一股劲,让我想起一句对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 给人才当“保姆”,让产教融合

要打造创业、创新的高地,抓住人才,才能抓住未来。

这几年,很多城市也开启“抢人大战”。

常州要想在长三角“优等生”竞争中破圈,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到常留常?这个问题就十分关键。

对于青年人才,常州可以说是做到了“保姆级别”。

常州推出一个“青春留常”计划,实施青年人才“生活居住双资助”政策,建设了人才公寓10万套、创客空间10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3年“免费”入住,青年驿站3个月免租。

有意思的是,一些青年在为青年创业提供创业服务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了创业者。

常州高新区的常高新·漫柏未来人才社区,把盘活存量、市场运作和政府服务结合起来,除了提供可入住8000名人才的3118间公寓外,还建设人才体验中心、漫柏文化中心、漫柏国际孵化器、漫柏里商业街区,引入人力资源服务、法务财务咨询、传媒推广等众创空间载体,全方位构建未来人才生态圈,堪称五星级人才公寓。

而创造这一模式的漫柏公司的两位合伙人王雷和韩佳祺都是90后,他们以“实现城市人才安居乐业”为己任,致力打造中国人才社区第一家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常州还推进“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计划3年内扶持大学生创业6000人以上,创业带动就业1.8万人以上,征集大学生创业项目450个以上,资助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300个以上。

这一系列动作目标只有一个——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的城市”,或者可以说是“青年梦想的发韧地”。

在政策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常州,奔赴常州。

目前,常州全市人才总量达145万,53人申报入选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449人入选省“双创人才”,30个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过去5年引进博士1300多名、硕士1.7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连续8年全省第一。

令人感兴趣的是,不仅国内的青年选择常州,一些外国青年也选择了常州。

2016年,中以创新联委会第二次会议在耶路撒冷召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总结发言时提及:“有一位叫伊兰的企业家,选择在中以常州创新园投资创业,他成功地把以色列的孵化器管理理念和模式引入中国,我们相信随着中以创新合作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者将实现他们的梦想,中以关系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发言中提到的企业家,就是毕业于以色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伊兰·迈蒙(IlanMaimon),2002年他举家来到中国,在先后辗转上海、大连、深圳等地后,于2011年来到常州中以创新园成立Heycafe公司,致力于高端咖啡研磨机的研发与生产;2012年依兰又引入以色列的孵化器理念和模式,在常州创立CI3孵化器。

目前,依兰先生的咖啡研磨机已经拥有6个系列、30个品种,占到中国市场40%的份额,CI3成功入驻了12家以色列企业,累计为20多家以色列企业来华发展提供专业服务合作。

总结:

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有一句话,特别契合当下常州的状态。他说:

“各地各部门要保持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精气神,真正把‘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干成发展地位。”

干任何事,都是一股精气神,常州人骨子里这股劲,奔着“全国青年创业创新最向往的城市”,一定会继续上一个新台阶。

“常州三杰”,为天下担当谋事

因为一个人,影响一座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大儒贾谊被贬长沙,当地人为纪念他的高风亮节和千年才俊,称他“贾长沙”;张謇开发南通,父教育、母实业,一心报国,人称“张南通”。

近代史上,常州最有名的是“常州三杰”的故事。

“常州三杰”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他们都是常州人。

张太雷是我党最早的使者,是共青团创始人之一,也领导了很多青年运动。

五四运动期间,他与周恩来结下了战斗友谊。后来又经常与李大钊、邓中夏等人一起,给工人讲课,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干。

但是不幸的是,1927年12月12日,年仅29岁的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身亡,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的惊雷”。

新中国从不会忘记为国付出的先烈们,2009年9月10日,张太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还有恽代英,他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从小热爱读书,每次都是废寝忘食。20岁左右,恽代英还是学生,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推动新文化运动,在《东方杂志》《新青年》上发表了很多文章,提倡科学与民主,批判封建文化。

1924年时,他与毛泽东、邓中夏等共同推进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作,编辑《新建设》月刊,宣传共产党的原则立场,批驳国民党右派的种种谬论。

但是后来,他被叛变的顾顺章指认,暴露了身份。1931年4月,恽代英被杀害于南京,年仅36岁。

他说:“我们是为将来的人创造美满生活的战士,我们不要为自己的痛苦伤心”。

瞿秋白,大众都熟知。

1899年,他出生于常州青果巷。今天常州延陵路上瞿秋白纪念馆的一部分曾是瞿家祠堂。当年他从这里出发,“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

这就是“常州三杰”。苏东坡说“眷此邦多君子”。这种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精神,为大众谋幸福谋未来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常州人骨子里的精气神,是常州这个城市的精神图谱、文化基因。

我想,这是常州最特别的地方。

未来常州的发展可能会有很多政策、规划,也会整合很多资源,但“春风十里不如你”,一定少不了这为理想奋不顾身的英雄气质和家国情怀。

这是常州崛起,根儿上的魂。


常州厂房信息:
常州厂房出租论坛
常州厂房出租微信
常州厂房出租QQ群!
常州新北三井薛家工业园区盛鹏工业园厂房出租!

关键词:常州腾飞
编辑:常州厂房出租

 2022-9-6 13:25        497         

   常州厂房出租,三井厂房出租,常州仓库出租,常州厂房,厂房出租,薛家厂房出租    常州厂房仓库出租①-QQ群:13122303
   常州厂房出租,三井厂房出租,常州仓库出租,常州厂房,厂房出租,薛家厂房出租    常州厂房仓库出租②-QQ群:373112055
   常州厂房出租,三井厂房出租,常州仓库出租,常州厂房,厂房出租,薛家厂房出租    常州厂房仓库办公室出租A-QQ群:17900800
   常州厂房出租,三井厂房出租,常州仓库出租,常州厂房,厂房出租,薛家厂房出租    常州厂房仓库办公室出租B-QQ群:121315538